大河脐带总篇别在黄河水脉上的纽

白癜风要注意些什么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5.html

开栏的话

浩翰苍穹,世界东方,有一条呈“几”字型的金色河流,穿峡入谷,奔涌入海。她就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黄河。

千百年来,她用甘甜乳汁滋养了华夏民族,孕育出中华文明。母亲河一路走来,独爱宁夏。在三面环沙的北部沿黄地区,哺育出谷稼殷实的“塞上江南”,流淌千年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古渠,见证着宁夏悠久的开发历史。

黄河走金岸,落笔惊风雨。一座座水利工程,依势就水,纵横南北,它们就像别在黄河水脉上的颗颗“纽扣”,水枯时系上,开源存储;水丰时解开,调剂分流,不让一个孩子缺水喝、饿肚子。

得益于母亲河的滋养,遍布全区、阡陌纵横的渠系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织就了一张巨大的水网,母亲河的乳汁流淌进千沟万壑,润泽塞上山川。一条条水脉,蜿蜒徐行,润泽千里,如同连接母亲河与塞上大地之间的一条条脐带,生命相依,无法割裂。

从即日起,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大河脐带”栏目,盘点黄河在宁夏公里的重大水利工程,把水和岸的故事讲给你听……

一水千年 塞上江南

黄河流经宁夏公里,不足总长度的十分之一,但他们之间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

《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有史学家考证,渠搜、西戎指的是黄河宁夏河段,位于中卫市南长滩入境段至石嘴山市麻黄沟出境这一段。

滚滚黄河水泛滥成灾,大禹历经十年之久,劈开贺兰山与牛首山,战胜了阻水道的洪水。当地人开挖渠道修渠,引出了包括寺口子(古称“北海”)水道的洪水,使得淹没的中卫、中宁滩地横奔乱闯的洪水入渠道灌溉农田,发展农牧业。

这是史书最早的关于宁夏人充分利用黄河自然资源,变害为利,使天、地、人、水协合统一的记载。

黄河浩浩汤汤多公里,数十次改道、上千次决口,给沿河而居的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伤痛,宁夏也没能幸免。伴随而来的,是对黄河一以贯之的治理:

秦代,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迁北河渝中三万家”,分配田地,居民屯垦,引黄灌溉;

汉代,银川平原的河东、河西灌区初见雏形,50万亩耕地使得北部边疆“谷稼殷实,盐产富饶,牛羊衔尾,牛羊塞道”;

唐代,干渠南北贯通,灌溉面积超过万亩,造就“兵食完富,水木万家”的“塞上江南”;

清代,宁夏引黄灌区面积接近万亩,康熙远征噶尔丹时,“亲巡农野,视渠流灌溉”,以诗赋情:“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灌区发展,渠工技术日益精进,成就了“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富庶和美名。旧渠改造,开挖新渠,于是,有了通向吴忠与灵武的秦渠,有了通向银川平原的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大清渠……

倔强伊始,温柔如斯

黄河出青海,一路奔腾,气吞万里如虎。

甘肃至宁夏省区交接的黑山峡,被一座座礁石和绝壁逼得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急,暗流旋涡无数,凶悍无匹。

出了黑山峡转道弯,豁然开朗,一马平川。褪去万马奔腾的喧嚣,不断绕弯,与沙漠、苍山、大地深深融合,舒展着蜷缩已久的躯体,显露出母性的柔情。

在宁夏境内,黄河的温柔,令人惊叹!

但温柔是有代价的。即便是偶尔发威,都会给两岸居民带来莫大灾难。

每年涨水时节,黄河都会决口,宁夏人运用数代传承的经验治水、用水、管水,“激河疏浚”“筑坝引水”“草土围堰”等技术,都是古人利用宁夏平原南高北低形成适度坡降的特点,创新实践出来的。

如果把秦汉时期至上世纪60年代受渠水润泽的平原大地叫古灌区的话,青铜峡和沙坡头两大集灌溉、发电、防洪等效益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犹如两颗镶嵌在这条丝带上的明珠,丰时调蓄、枯时开源,引出了引黄灌区的富庶与繁华。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宁夏各族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概,掀起千军万马、大干水利的建设高潮。

川区大规模整治引黄古渠,大力兴建新干渠,开挖排水干沟,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山区规模建设水库,兴建扬水工程,推进梯田建设,全区上下打井窖、改泉水、建工程,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在塞上大地树起了一座座水做的“丰碑”,成就万世万民永赖之利。

目前,宁夏建成的座中小型水库,处集中供水工程,6万多处分散供水工程,解决了万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创造了“宁夏模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入黄泥沙0.4亿吨。

引黄扬黄泽被万民

盛世著华章,气势贯长虹。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黄河上兴建了青铜峡、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结束宁夏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

在“苦瘠甲天下”的中南部“西海固”地区,建成了固海、盐环定、扶贫扬黄灌溉等12处大中型扬水工程,将千年黄河水引上高原,70万饱受缺水之苦的山区贫困群众体味到了幸福之水的甘甜,弹奏出“旱塬变绿洲,群众得福祉,民族增团结”的交响曲。

而今,随着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开工建设,西海固地区多万人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即将解决。

站在两座雄伟的水利枢纽工程上,可以看到,总干渠将黄河水缓缓分流,为秦渠、汉渠等各干渠分水。枢纽工程就是心脏,总干渠就是动脉,各类大小干渠就是毛细血管,缓缓游走在宁夏的广袤躯体之上,带来营养和氧气,冲走废物和废气,浸润着10万亩良田,愈老弥坚,不止不休……

从50年代至70年代,引黄灌区对旧渠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裁并扶农、太平、昌滂等旧渠,新开跃进渠、西干渠、东干渠等支干渠。宁夏引黄灌区总面积达到万亩,灌区内有25条干渠,数不清的支渠毛渠、排水沟渠,四通八达。

走进历史深处,方能明白,黄河对宁夏的这份温柔,造就了沃野千里、泽被苍生的福祉;方能明白,古人“天堑分流引作渠”,成就了千年引黄灌溉、水润塞上的传奇。

年10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国际灌排委员会第六十八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一致通过: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护河护命 佑庇子孙

农业缺水,根据宁夏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到年,用水缺口可能会达到4亿立方米。

工业“喊渴”,宁夏水利厅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宁夏取用黄河水量67.47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仅为0.亿立方米,新的工业项目因为没有取水指标而无法立项。

年,宁夏率先在全国出台水权转换制度,倒逼节水发展。

年,宁夏明确规定,新上工业项目没有取水指标的,必须进行水权转换,从农业节水中等量置换出用水指标。

总的思路,便是由工业建设项目出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

但问题犹在。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宁夏农业用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8%,远高于全国63%的比例。水利用效率效益不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全灌区的1/3。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污染也随之而来。自古以来作为农田退水主要途径的排水沟,一度却成为污水排放的主渠道。年,全区监测的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其中11条属于劣Ⅴ类。

清水沟,这条明代万历年间修筑的排水渠,上游有食品加工企业,中游有奶制品厂和纺织园区,两岸布满民居,更有居民将旱厕直接建在渠边。

在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59%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7.7%的人吃的是黄河水。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灌区渠道就是联结生命共同体的血脉,“护渠就是护命”这句话丝毫不为过。

年起,宁夏全面推行河长制,围绕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等12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全区名河长、名巡查保洁人员,守护条河流、94个湖泊、38座水库健康安宁,构筑起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覆盖网络,实现了所有河湖水系河长制全覆盖,初步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河湖治理保护格局。

启动清河专项行动,全面禁停黄河河道采砂,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全面取缔黄河干流工业企业直排口,综合治理入黄排水沟,完成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5个月保持Ⅱ类优水质,全区劣Ⅴ类地表水全部清零,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高于国家考核标准。

前人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无坝引水到筑坝修渠,才有了今天的“塞上江南”。

修渠引水技术或许会过时,但是理念和精神能永存,应该一代一代传下去!

千百年来我们予取予求,亏欠太多!

如今,我们略尽绵薄之力,但求问心无愧,但求给后辈儿孙留一点余荫……

(宁夏日报记者 陈郁 图片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