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麦意琳是在七月份,当时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前往他的水稻种植基地采访拍摄,笔者受中卫天天网委派也来到麦意琳的基地实地观摩了解,敬业的央视记者不顾基地蛀虫叮咬在田间地头进行拍摄,笔者见缝插针和麦意琳聊了起来。
说起质数大米麦意琳眉飞色舞
50岁的麦意琳,早年家住中卫西台乡,年落户原中卫县东园镇郭滩村,当时的郭滩村以北多为荒漠戈壁,麦意琳与他弟兄合资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了进军沙漠向沙漠要地的征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麦意琳回忆,当时他们吃住在帐篷里,遇到风沙天气,饭碗里尽是沙粒,但无论多苦,麦意琳也没有动摇信心,几年后,亩荒漠变成了良田,麦意琳欣慰地笑了:“平整土地的辛劳程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仅推土机就用坏了6台,但我祖辈是农民,我的根在这块土地上,多苦多累也值得。”有了土地,爱琢磨的麦意琳又有了想法,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了,做为种粮大户有责任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高端、健康的大米。于是,在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配合支持下,麦意琳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验,种植出了一种高品质宁夏大米—“质数大米”,他也因此荣获“年度全国农民十大科技致富能手”。
年11月24日,中卫市农牧局等5部门工作人员,将麦意琳当天碾好的“质数大米”贴上封条,分别送到各自联系好的5个国家级检测机构,通过检测49项指标,验证“质数大米”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等,是真正的好大米。麦意琳说,当时反复试验“质数大米”的过程难辛而又复杂,有时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年,在试种优质水稻时,麦意琳的几百亩地几乎绝产,那时,他灰心到极点了,但最终这个倔强的汉子还是站了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除了向农科院专家请教外,麦意琳还买了大量有关优质水稻种植的书籍认真阅读,尽管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常常潜心其中甚至到了通霄达旦的程度。质数大米的种植成功,使得麦意琳的心更大了,近年来,麦意琳分别从中卫市东园镇黑山村、新滩村农户手中流转了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他的“质数大米”,亩产达到公斤以上,麦意琳在种植水稻时“怪招”迭出,与众不同:永业生命素拌种、肥料配比、旱育直播;他还把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整合成大面积的土地后,比别人深翻10厘米,用激光平地仪把30亩以上的大块地平整成高差不超过3厘米的平地,从而实现节约用水;对盐碱化严重的土地,他在四周深挖沟、往土地里掺沙子、施用有机肥,实现了土地改良,而且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麦意琳发明的智能车载“远程喷雾剂”,定期还要为稻田喷酒营养液(一台车载“远程喷雾剂”每天可完成亩稻田的喷洒),几番科学精准的”组合拳”打出后,麦意琳的质数大米在这些土地上照样种植成功。
央视记者认真拍摄
麦意琳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别以为我就是个农民,袁隆平可以研究出水稻单产斤,我要尝试单产超过他。”我们期盼着他的又一次跨越早日实现。(鸟人)
麦意琳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宁夏荣华质数大米获奖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