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贺兰山岩鹨的记录均在内蒙古,现存于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八十年代中期采集的标本见证了三十多年前该物种在保护区迎水桥、高墩湖区域的踪迹。
近日,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同宁夏大学生命科学院杨贵军教授团队在保护区一处荒漠灌丛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时,被一阵别致的叫声吸引,经过蹲守终于发现了与现地颜色几乎无差别的一只小鸟。经鉴定,确认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贺兰山岩鹨。这是时隔三十多年来再次在保护区内发现贺兰山岩鹨的踪迹。
贺兰山岩鹨(Prunellakoslowi),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冬候鸟,全长-毫米,是众多鸟类中体色最黯淡者之一,以褐色为主,雌雄鸟羽色基本相同。生活习性较隐蔽,在冬季时单独或者成小群的活动。以沙蒿、沙米等沙漠植物的种子及木虱、蚜虫、叶蜂等害虫为食,对保护沙漠植被,维持沙漠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贺兰山岩鹨仅分布在我国与蒙古两国,而在我国则分布于宁夏、内蒙古、甘肃三地。
贺兰山岩鹨的再次“回归”进一步印证了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步向好,为更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