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宁夏中卫印象

有人说过,到过宁夏,甚至于没到过宁夏的人,大都是先知道沙坡头,而后知道中卫市,正如很多人先知西柏坡而后知平山县一样。这当然事出有因,或者说情有可原。

因为沙坡头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黄河游览区,也是享誉世界的沙漠绿洲,其治沙成果被称为“世界奇迹”。不过,我来到中卫后惊喜地发现,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塞上古城,同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魅力四射。沙坡头的万丈光芒,丝毫不能遮掩中卫的金碧辉煌。它们交相辉映,共同守护着中卫沧桑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不断把它发扬光大。纵观国际和国内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与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中卫西与甘肃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毗连,东连宁夏的吴忠市,南邻甘肃省和宁夏的固原市,是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的交界点、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它前有黄河天堑,后有贺兰屏障,浩瀚的腾格里大漠又俨然一道沙的长城,因而,中卫承担西北地区兵家重镇当属义不容辞了。

直至今日,中卫境内公路交错,铁路横织,水陆交通便利,继续履行着连接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神圣职责。从中卫的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我们可以寻找到先人们遥远的足迹,听到先人们刀耕火种时的呐喊,看到“遍地是牛羊”的景象,也从中看出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历史要通过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希望也首先表现在文化上。记得一位很有思想的青年作家在他的批判国内一些“现代化都市”的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城市的共性问题,就是文化的缺失。我觉得他还客气了,笔下留情了。有的城市,一年崛起几百栋甚至几千栋高楼大厦,先不用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说不上来那些“与国际接轨”的楼盘的名字和位置。我认为,文化最感染人,最熏陶人,最征服人。在中卫购物,不管是大商场还是小店铺,营业人员不论是满脸沧桑的老人,还是刚出校门的少年,不仅笑容热情、态度和蔼,而且没有故意夸大商品的功能,更没有欺诈,公平交易,公正待客,让人感觉到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了人们的心里,以及遍布中卫的一处处古迹名胜之中。一位同行曾经历这样一件事:他在中卫一个地摊上买东西,花了九块八毛钱,由于身上没带零钱,给了那位卖东西的阿姨十元钱,对那位阿姨说“不用找零了”。而那位阿姨说什么也不愿意,向旁边摆地摊的逐个借零钱,这个一角,那个几分,凑够了两毛钱,找给了他。阿姨说:“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让外来人说中卫人不公平!”那位同行感叹地说:“那个阿姨的眼神中都有文化积淀!”在中卫,不管是从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还是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抑或是古代岩画、中卫高庙等人文景观,你都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豪放、苍茫、深厚、致远的文化魅力。

中卫城区有一个毛主席纪念广场。身穿长风衣、头戴厚呢帽,目光炯炯,神情慈祥的毛主席雕像高高屹立。这个毛主席塑像,建于“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造型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地的毛主席站立塑像如出一辙。在那个年代,全国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争先恐后地树立毛主席的雕像,建立毛主席纪念广场。但是,随着一代伟人离去,有的地方将毛主席纪念广场改建成大商场、大办公楼。中卫人的态度不同:接受历史、反思历史,却不愿抹除历史。他们加宽了广场,铺上了草坪,而且还增加了灯光。由于地处市中心,所以广场上总是有许多休闲的人们,旁边的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繁华热闹。周围的建筑建了又建,广场上的人们来了又走,这座站立在这里几十年的毛主席像,就这样见证着中卫的繁荣、人民的富裕,如果毛泽东主席有知,定会感到欣慰吧!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底蕴,一方水土上的人民的传统美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