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的逃难地
公元年,西夏灭国,蒙古铁骑的到来让神秘的西夏文明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传说,当年在蒙古人的屠杀中幸存下来一支西夏党项贵族,他们逃难到宁夏西部的大山深处,隐姓埋名生存下来。
这群西夏党项人扎根的地方就是现在宁夏的南长滩村。
据说村里有一族自称拓跋氏,后改单姓拓,有学者通过对族谱的考察,认为他们就是当年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传说多半都有夸张成分,秉持着谨慎的态度,我决定出发前往宁夏的南长滩村一探究竟。
宁夏最偏远的山村
南长滩村位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区,这里地处宁夏与甘肃交界,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个村庄。
从银川驱车前往南长滩需4个多小时,车子沿着黄河一路向西,穿行于宁夏西部的香山山地,这里算是整个宁夏最偏远的地区之一。
香山属祁连山余脉,两旁的大山极度贫瘠,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灰褐色,用寸草不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进入香山山地不久,网络信号便开始时断时续,手机导航不断在宁夏和甘肃的提示音中来回切换。
都说黄河富宁夏,但“塞上江南”的美誉似乎仅限于银川及周边地区,这里并不包含在内。
兴也黄河衰也黄河
香山地区原本是荒漠化严重的干旱地带,黄河却为南长滩带来了生机,一片世外桃源般的绿洲与周围毫无生机的灰褐色形成鲜明反差。
想要进到村子里,唯一的方式就是乘船过河,河边停着的一艘铁皮渡船,是南长滩人沟通外界的唯一渠道。
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这里却还依然沿用如此古老传统的摆渡方式。
铁皮渡船由钢绳牵引,人车都可摆渡。
过去,黄河让南长滩享受了航运、灌溉和渔业的便利,现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与外界沟通的阻碍。
黄河的一道优美拐弯
从空中俯瞰,南长滩村位于黄河边的冲积河谷地带,村子三面临水,黄河在这里绕了一道优美的拐弯,将整个南长滩搂在臂弯中。
丰沛的灌溉水源让南长滩可以发展种植业,这里最出名的是梨树,每年4月,梨花盛开,是南长滩游客最多、最热闹的日子。
从远处看,整个南长滩村成阶梯布局,最低一层是河滩,第二层是果园和农田,第三层是村舍,村舍也呈高低错落布局。
这里的民居多由黄土夯筑而成,确有几分游牧民族的风格,村中路牌也标注有西夏文字,大概是为了发展旅游后添的,倒也毫无违和感。
西夏党项后裔是否属实?
所谓党项族是当时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属于西羌族的一支。
西夏亡国后,党项族人遭受了蒙古人的屠杀,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上千年的历史中渐渐与其他民族同化,难觅踪迹。
在村中漫步,偶遇几位南长滩村民,便向他们询问有关西夏党项后裔的问题。他们多报以无奈的笑,更有甚者用不屑的语气回复“骗人的”。
其实,南长滩村中的拓姓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孟、刘、张等10几个杂姓。“大家各有各的家族,各有各的祖先,一块在南长滩生根。”
多元又一体,各民族各家族间的融合共同生活,大概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至于那些姓拓的人是否真是西夏党项族后裔,多半是猜测和传说,再加上一些为了旅游宣传需要的夸张噱头,再去深究党项血统似乎也没多大意义,即使有族谱佐证,血液中恐怕也早被其他民族彻底同化了。
旅行贴士Tips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
建议自驾前往
渡船40元/车,人员免费
临近南长滩的山路虽然路况较好,但路窄弯多崎岖,要注意减速慢行;船工并不会一直值守在岸边,在渡口边的电线杆上有船工的电话号码,到渡口后可联系船工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