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黄河瓷呈现出历史文化底蕴

中新网宁夏新闻12月24日电(记者于晶)她既有浑黄如桨放荡不羁的雄壮、又保持着波澜起伏汹涌奔腾的豪迈,然而,她把最温柔舒缓的身段却留在了宁夏,滋养着宁夏大地的丰饶……

黄河流经宁夏公里,横贯中卫.5公里,孕育积淀了中卫深厚而丰富的地域文化,留下了大麦地岩画、古长城、高庙、菜园等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黄羊钱鞭、古建彩绘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和沙坡头得天独厚的大漠黄河奇景。而现代文明的时针,将我们引入历史的尘烟,追寻一段关于黄河水、黄河泥、黄河岸边手艺人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的创造。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瓷器以精美剔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然而,还有一种更为古老的黄河瓷,悄悄为世人打开追寻历史的窗口。

在宁夏艺慧非遗文创展馆内,农耕文化泥塑雕像群、各种造型独特的黄河瓷器,贺兰石摆件、浮雕、麦秆画、剪纸、刺秀等数百种文创作品,不断吸引“感恩奋进‘卫’来可期”主题釆访团的目光。

“这是一个呈现历史文化沉淀的时光宝盒!”釆访团成员边听讲解边感叹黄河文明的壮美。

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卫有储量达万吨的优质陶瓷黏土和丰富的釉色矿物原料,陶瓷制品既展现了与陕甘宁地区农耕环境下人们相似的行居方式和审美习惯,又兼具粗犷质朴、纯净明快的草原文化特征,考古发现的宣和林场汉代烧陶窑址、下河沿汉代砖瓦遗址、下河沿老窑沟元代瓷窑遗址,以及从明清延续到解放初期的窑址瓷器和瓷器碎片,见证了黄河瓷烧制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其中,下河沿老窑沟窑距离下河沿黄河码头两公里,北魏时黄河开始有河运业,在隋、唐、西夏和元代的千百年间,黄河河运业常和西段丝绸之路相连接,下河沿码头是历朝历代黄河上的水运要冲,是青海和兰州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下河沿窑口的通商贸易、交通运输、地理环境条件使得下河沿窑火千年兴旺,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近年来,中卫市以“守护黄河根脉”为主题,挖掘黄河瓷文化,用下河沿的泥料、黄河边的黄土釉料和细沙,依照传统工艺,烧制朴拙深沉、绿色环保的黄河瓷制品,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宁夏艺慧非遗文创展馆年正式开馆,平米的展厅陈列了黄河瓷器、泥塑、浮雕、烙画等40多种宁夏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展馆负责人刘乐牛介绍,该馆自主研发的非遗文创产品多件,设计品类有麦草画、掐丝碳盘沙画、小雕塑摆件等10余种。目前展馆已进驻40余家宁夏籍非遗传承人,成为宣传中卫一个的窗口。(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