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沙漠之行可真是不太美好,虽然

在鄂尔多斯只要是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就会非常的凉快,但有太阳的地方是非常焦灼,而且阳光刺眼无比,所以我的防晒做得非常到位(但当然还是被晒黑了),还专门在去之前配备了墨镜+隐形眼镜,如今看来也就那时候用过了——也是,平时在校园里谁也想不到要戴个墨镜,并且我还偏爱那种镜面反射墨镜,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日常,炫别人眼。

内蒙古响沙湾的口号是“沙子会唱歌”——我走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什么叫做会唱歌,以及为什么会唱歌,而且周围人太多,太嘈杂,也不能总是细细的体会,但似乎是有一些“唱歌声”的——所谓的鸣沙现象。而这一次来沙漠我已经是“熟练工”了,装备非常周到,毕竟要上大学了总不好黑着去。

高二的暑假和爸爸一行人等沿着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来了趟半月余的自驾游,自然也就去过了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爸爸和萌娃们去过的宁夏中卫沙坡头,算是我第一次沙漠之行——可真是不太美好,虽然回忆起来也还算有收获。

喜欢三毛的我最初对“沙漠”的印象当然来自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惟妙惟肖充满情趣的生活,哪怕作者一再解释自己其实是苦中作乐云云也权当看不见,什么每思念你一次,天空就飘下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之类的句子倒是记忆飞快,听闻要去沙漠的时候除了一份担忧要晒黑的心情,还有就是一份强烈的好奇——结果因为从未有沙漠体验所以穿了为防雨天阴冷而带的牛仔外套,华丽丽的中暑了。

当然中暑只是结果,不是过程。在沙坡头之行里我们也玩了大部分的项目,什么滑沙滑索,沙漠摩托,沙漠卡丁车,羊皮筏子等等,让我见证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自己,自己也没想到的自己,就像后来去滑雪的体验一样,所以本来就喜欢新鲜事物的我变得是越发的喜欢,会感到自己胆大且稳而不虎,在所有游戏里每逢别人害怕,我总是愿意第一个上场,尽管自己心里也怕却不愿意表露出来(反而特别爱安慰别人,而且安慰别人的同时又好像确实能够平复自己的恐惧),希望能够当别人的榜样,起到安慰别人,给别人安心的力量——这份心理是我从前没想到我会有的。

而且我非常善于在非常紧急的时刻,或者稍稍面对危险的时候去沉下心来想办法,就像平时很善于“闹中取静”一样,判断和决策,尤其是一次为了去捡被风吹到沙漠围栏下去的帽子而跨越了禁行区,结果风再一吹,我整个人都走下了沙漠坡,然后再上来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沙子很软吃不住劲,我整个腿都要没入沙子里了,根本登不上来,而且那个坡还挺高的,周围都是乱草,阿姨和朋友都十分焦灼......但我竟然非常沉着的耐下心来想办法,告诉自己总会有办法的,最终试了好些姿势后找到一种跪趴型一点点的挪上来了——整个过程可能很短暂,但却让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有时候内蒙人和内地人真的很好区分,比如从是否擅长歌舞上,是否能hold住场面而自己尤其的不尴尬上。

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去草原,也不是第一次住蒙古包之类的,但其实是第一次在蒙古包里过夜,草原看起来很美,自由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好像在我们这些城市里久居的人看来非常心生向往,但其实很麻烦,传统的蒙古包根本没有卫生间一类的,而我们住的,也就是现在旅店一般开设的体验型蒙古包其实都是被改造过的,内部已经和酒店无异,但又没有酒店舒适,晚上还要关好窗,不然会有蚊虫很多,所以真的让人很不适应,体验式的住一晚可以,长住则不行,而且也没必要,加之我信奉——大隐隐于市。

被驯养过的马,不同于小时候玩骑马的时候要让人牵着走,而是可以自己独骑,甚至能够体会轻微的让马加快,和让马停下来的一些小指令,我还在平坦的时候小跑了一会儿在草原上转悠,可惜是天是阴天,能见度不高,风景也一般般,不是那种草很茂盛的地区,整个草原也显得昏暗暗的,但阴天也等于晒不着呗。

和我这个射手座也实力cos了一把射手,虽然也不知道自己姿势到底标不标准——我一直很喜欢广阔的地带,沙漠,草原,都是喜欢的,而且尤为喜欢大海,虽然在后来上学到青岛常住之后会体会到“海”的忧愁,但是那种一望无际,令人舒心,坦荡的感觉,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真的是开始尝试写游记之后才知道我旅行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尤其应该注意什么和记录下什么,这也算是一些进步吧,让我之后在出游的时候可以学习和钻研,并且也会更有方向和角度的看看别人怎么写,以想想自己要怎么写,毕竟这只是一个开始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