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的诗和远方鄂尔多斯

白癜风怎么得的 http://m.39.net/pf/a_4943370.html

陕蒙交界的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因为去红碱淖的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最初做计划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究竟去不去这个地方。但是后来看到一则新闻说因为环境破坏,红碱淖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罗布泊,我决定还是把红碱淖加入进了行程,毕竟说不定未来的哪一天就看不到了。同时被加入行程的,还有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两地之间只有几十公里,正好一并去了,也顺便打卡一下内蒙古。

红碱淖的面积真的很大,加上天气不好,白茫茫的一片几乎看不到边际。湖畔有很多形似海鸥的飞鸟,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

虽然二者之间距离不远,但从红碱淖去成吉思汗陵有点麻烦。直接包车要元,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来看,这个价格还是很高的(主要是我只有自己一个人),我自然拒绝了。后来一个过路的面包车收了我10块钱,把我搭到了陕蒙边界的中鸡镇,在这里我又搭了一趟私车去新街,最后才坐上了去伊金霍洛旗的班车。

反正我不赶时间,晚上就住在伊金霍洛旗吧。没想到,年的伊金霍洛旗就像一个巨型工地,老区全是拆迁工地,新区又还未建设好,尘土飞扬。当然,政府大楼还是很气派的。

伊金霍洛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个衣冠冢。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不仅创建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还给后世留下无数谜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大门牌坊的后方,是成吉思汗的铜像,再往后是九十九级台阶,最后是陵宫。殿顶呈圆形状,房檐都用金黄色、蓝色琉璃瓦镶嵌砌筑,显得格外辉煌壮观。殿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我只是拍了外景。

陵宫的两边分别是苏勒德祭坛和额希哈屯祭祀殿,以及甘德尔敖包。

我回到榆林之后又住了一晚,随后启程去靖边。靖边其实是榆林下面的一个县,不过我还是按着时间顺序写在游记的鄂尔多斯这一节吧。

靖边如今最火的景点,是波浪谷,然而在年,这个地方还没有被发现。当时,在靖边,我唯一要去的地方,是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匈奴都城——统万城。

当时从靖边没有去统万城的班车,所以我只能从县城包车前往,没想到好几辆出租车的司机都说不认识这个地方。后来一辆出租车说愿意去,的哥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他也不认识路,于是专门叫上了一个比较年长,外号叫“活地图”的朋友一同前往。那位“活地图”是靖边本地人,对当地很熟,后来他带着我在统万城的残垣断壁上蹿下跳,从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一直讲到了成吉思汗陵的疑冢。

据史料记载,筑城的土都经过蒸熟。关于暴赫连勃勃的说法是,他在统万城筑成后,用铁锥刺土检验城墙的硬度,凡刺进一寸便杀筑者,凡刺不进去便杀刺者,所以城池坚固无比。

在大夏国之后,统万城依然为各朝代北方重镇之一。后来因西夏军队常以统万城为依托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毁掉统万城。一千六百多年来,由于不断被荒沙围困,统万城深陷毛乌素沙地之中,几乎被完全淹没。如今的统万城,已是满目苍夷。

银川

从靖边继续向西,我就离开了陕西省,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当年,宁夏是一个很小众的旅游地,我之所以来宁夏,原因是那时看了两期《中国国家地理》的宁夏专辑,感觉里面的很多内容都相当有吸引力。而我在宁夏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贺兰山麓、黄河之滨,号称“新天府”的河套富饶之地——银川。

银川的南门广场,有个“小天安门”。其实,它叫南薰门,为银川古城六大城门之一,也是银川至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最完整的城门楼,据说始建于西夏,现在的建筑是民国时期所建。

南关清真大寺,一座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百上千的穆斯林会聚于此,朝圣礼拜。

玉皇阁,始建时间不可考,重修时间在清乾隆年间。

附近还有一座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民国。

承天寺塔,也就是一般人称的“西塔”,是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始建于西夏,后来清乾隆年间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现在看到的承天寺塔,为嘉庆二十五年重修。登上了西塔,在上面可以眺望银川城。

除了西塔承天寺塔,还有人称“北塔”的海宝塔。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史载大夏国主赫连勃勃对其重修,所以又叫“赫宝塔”。乾隆年间的大地震,把承天寺和承天塔震毁,海宝塔也同样不能幸免,所以现存宝塔也是清代重修。北塔我没有上去,只是在远处隔湖相望。

宁夏博物馆以前在承天寺里,后来搬到了位于新城区的新馆。馆藏以西夏时期的文物最为珍贵,包括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铜牛,和国宝级文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在内的文物,均系西夏时期的珍品。

镇馆之宝——西夏鎏金铜牛。

国宝级文物——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上面刻有西夏文铭文。

汉,回首卧式错金银铜羊。

西夏文大号字木雕印版。

清,牛皮面手抄《古兰经》。

银川旧称兴庆府,后来又改称中兴府,是西夏王朝的故都。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三十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五十余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这些黄土包,原来是贴着琉璃的宝塔。西夏王陵虽然已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骨架尚存,仍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

三号陵,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三号陵周围的阙台、碑亭、月城、陵台、神墙、角台都基本保存完好。

大部分来西夏王陵的游客都只是参观三号陵,而我走到了陵园区的最南端,俗称“双陵”的一、二号陵。一号陵的陵主是系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二号陵的陵主是李元昊之父李德明。

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连接三号陵和双陵,所以我只能徒步几公里过去。这里没有一丝人为的现代气息,尽显西北风光的粗犷与豪放,将残垣断壁衬托得更加凄美悲壮。

贺兰山宛如一道巨大的屏障,南北延绵数百里守卫着银川平原。山的后面,是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如果没有这座山脉的阻挡,银川城必然会被沙漠所湮没。

在贺兰山脉中段,有大约三十个山口,例如苏峪口、滚钟口、拜寺口、贺兰口等。苏峪口和滚钟口是森林公园,拜寺口有双塔,而贺兰口则是岩画的所在地。若想一睹真正的贺兰胜境,可以在苏峪口坐缆车,直达山上的青松岭。

索道上站海拔接近两千米,已经高于我们广东的绝大多数山峰了。从山脚下看贺兰山,是光秃秃的一座山,但在山上却可以看见大片的原始森林。

在贺兰山的拜寺口附近,曾经发现过大量古寺庙的遗址,所以拜寺口又被称作百寺口,这里屹立着两座古塔——拜寺口双塔。

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并无记载,专家推测建于西夏晚期,在元朝时得到过重修。在清乾隆年间银川地区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银川市内的西塔和北塔均被震塌,但拜寺口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的地方,他们把生活的场景凿刻在岩石上。如今在贺兰山有二十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太阳神。

贺兰山的那种硬朗,那种粗犷,让它宛如一道苍凉的伤痕挺立在河套平原上。昔日的王陵,古老的岩画,雄浑的双塔,还有西夏王朝与成吉思汗,将贺兰山衬托得更加悲壮。

从贺兰山下来,坐了一辆私车到镇北堡影视城。很多电影都曾在这里拍摄,例如《牧马人》、《红高粱》、《新龙门客栈》、《黄河谣》、《一个和八个》、《大话西游》、《越光宝盒》、《刺陵》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与银川其他景点不同,镇北堡影视城的游客很多,到处都是成群的游客。

镇北堡本身也是一处古迹,由明城和清城组成。明城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代沿长城所建的诸多军事要塞之一,“镇北堡”也因此得名。清城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明城被地震毁坏后所建的另一个兵营。

在银川的这几天,我还去了周边的沙湖和一百零八塔。拥有万亩水域、两千亩芦苇的沙湖,位于石嘴山市的平罗县。

沙湖的门口,是江泽民题写的“沙湖”二字。仔细一看,会发现“沙”字少了一点。据说江是故意这么写的,含义是他认为宁夏这些年治沙工作很给力,沙漠比以往相比少了一点。

乘坐电动小船在芦苇丛中穿行,偶尔会见到几只苍鹭或野鸭飞过。航行了好一会儿,到了芦苇丛中的鸟岛,可以看到附近的芦苇丛中有很多鸟,种类主要是苍鹭。

沙与水原本该是势不相容的,但在这里,一切都浑然天成。可惜当年没有无人机,否则从空中俯瞰这里沙漠与湖水相间的独特风景,想必是更加壮观。

银川以南七十多公里处的青铜峡镇,有一处中国古塔建筑中极其少见的大型塔群,这就是位于黄河青铜峡大坝库区西岸山坡上的一百零八塔。

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是喇嘛式的实心塔,整个塔群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为何整个塔群布局如此独特,无人知晓,这成为佛教建筑中的一个千古谜团。

贺兰山、黄河、穆斯林,是宁夏的三个重要符号。离开了银川,告别了贺兰山,等待我的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中卫市,地处宁夏中西部,距银川市不到二百公里。这里地形复杂,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下图是中卫市中心的鼓楼。

中卫的高庙,全名叫高庙保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代因地震坍塌重建。高庙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建筑,层层相因,逐步增高。庙中有一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

中卫最为游客所知的地方是沙坡头,这里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濒临黄河。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包兰铁路在两侧营造了防风固沙工程,铁路边的草方格使铁路在沙漠中几十年来安然无恙。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发现沙坡头有着独特的景观,便将它建成了一个景区。整个景区分南北两片,南景区是黄河景区,北景区是腾格里沙漠景区。

沙丘之上有个王维的雕像,说是王维在这里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千古名篇。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未必可靠,似乎找不到资料证明王维就是在中卫写的《使至塞上》,或许这只是旅游宣传的需要吧。

黄河水在宁夏来了一个大转弯,阻挡了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大沙漠的进一步推移。

坐了电瓶车,穿过了包兰铁路,到了北景区。这里的游乐项目和银川沙湖的项目大同小异,但沙漠的范围要更大得多,毕竟沙湖那里只是一块沙地,而这里已经属于腾格里沙漠了。

沙坡头号称是中国最好玩的十个旅游点之一,这里确实很好玩,但显然更适合一群人来,而不是像我这样一个人去的散客。在沙坡头骑骆驼的时候,几个游客见我是一个人过来玩,都觉得有点惊讶。而当我说我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拉萨的时候,他们更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从沙坡头出来,时间尚早,不想浪费了这天的好天气,于是临时决定去同心。同心县为吴忠市所辖,是全国回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虽然同心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这里有一座宁夏境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的始建年代无文字记载可考,相传是明朝初期,在一座倾塌的喇嘛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清真大寺不是景区,除了作为游客的我,只有几个虔诚的穆斯林在做礼拜。

据说,同心有数百座清大寺,火车站附近的阿印科清真大寺,也是挺漂亮的一幢建筑。

固原

河套平原的引黄灌溉使得自古有了“黄河九曲,独富宁夏”的说法,但宁夏仍然有不少贫瘠荒芜之地,例如一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人类不能生存之地的西海固。固原市则位于西海固的清水河畔,严重硬化的清水河制约了这里的发展,然而这里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中国国家地理》宁夏特辑中,有一篇专门介绍须弥山石窟的文章,可以说我是看了这篇文章才决定在行程中加入了固原这个地方。依据佛教理念,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固原的这座山能被成为须弥山,自然也有它的不寻常之处。

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在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朝不断添凿。因战乱逐渐荒废,且风化严重,加上年的海原大地震,导致了须弥山大量的庙宇与石窟被严重摧残,所以如今很多窟的造像都残缺不全。

巨大的第五窟,又叫大佛楼,龛内的弥勒坐佛像高达20.6米,比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还高,是现存屈指可数的唐代大型佛像之一。

从第五窟旁边的台阶上山,是子孙宫石窟区,主要是北魏石窟。子孙宫是整个须弥山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由于时代久远,所以非常残缺。而且大多数石窟都是大门紧锁,无法进入。

圆光寺的第四十五和四十六窟,保存得比较完好。石窟里没有照明,只有一个天窗,光线异常昏暗,好在我背了三脚架过来,这时派上了用场。本来我还担心窟内禁止使用三脚架,没想到这里的景区工作人员都对我的摄影表示挺感兴趣,还跟我聊了好一会儿。

相国寺的第五十一窟,号称“须弥之光”。这个石窟开凿在一座小山上,是将山体凿空而成。走进石窟,可见后壁的宝坛上并列三尊高达六米的坐佛像,气魄雄伟,叫人惊羡不已。

最后的桃花洞石窟区,也有一个大窟——第一百零五窟,但是没有开放,下图是隔着铁门拍摄的。

宁夏唯一的一所国家一级博物馆,不是在自治区首府银川,而是在固原。这也难怪,固原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无论是在文化沉淀还是出土文物都可以算是宁夏之最。馆内有三件国宝级文物——北周鎏金银壶、北周玻璃碗、北魏漆棺画,堪称固原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不过我只见到了前二者,北魏漆棺画貌似没有展出。

充满异域风格的北周鎏金银壶,据专家称是波斯萨珊王朝的文物,图案人物从服饰到面容都显露十足的希腊风格,描述的是古希腊时代那场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北周玻璃碗同样来自于波斯,中国仅此一件。

彩绘陶俑群,与上述鎏金银壶和玻璃碗,同出土于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妇的合葬墓。

离开固原,坐火车去往我的下一站——甘肃平凉。很久没坐过这种老式的绿皮车了,这趟车的车票真便宜,当时从固原到平凉只要7元。

平凉

甘肃省古代属于雍州和凉州,故也被称为“雍凉之地”。它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上,东西蜿蜒一千六百多公里。按原计划,我在甘肃只去平凉、天水、兰州、白银四地,但是中途发生了一些变化,后来又增加了河西走廊的行程。

平凉,是我在甘肃的第一站。也许有不少人根本没听说过平凉这个地方,但是几乎每一个有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个崆峒派。这个在武侠小说中大名鼎鼎的崆峒派确实存在,而崆峒派的所在地——崆峒山——就位于平凉城西。

天水

从平凉出发,越过六盘山,就到了天水。我记得以前见过一个谜语,谜面只有一个字“雨”,打的是一地名,谜底就是“天水”。天水不愧是天水,用一场雨欢迎了我的到来。不过,我还是赶在了倾盆大雨来临前,在天水市区里逛了逛。

中心广场步行街的旁边是文庙,主要建筑是近年才重修的。

胡氏民居,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同时也是天水民俗博物馆,进去转了一下,可看的东西似乎不算太多。

伏羲庙离这儿也不远,于是我选择走路过去。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伏羲庙和黄帝陵有点类似,也有祭祀广场和古柏,就是规模稍微小点而已。

伏羲庙的后面是天水历史博物馆,由于临近关门时间,所以我飞快地浏览了一下就走了。

天水最著名的古迹莫过于是市郊的麦积山石窟,此处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七千二百余尊,壁画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分布在一百九十四个洞窟里。麦积山石窟,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分东崖和西崖,所有窟均分布在峭壁之上,互相之间有栈道连接。第十三窟的一佛二菩萨像,建于隋代,宋代重修,是麦积山石窟中最大造像。

建于北周的第九窟,前有栈阁,后并排开七龛,各龛内塑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萨,龛中主尊组成七佛。

第四窟“散花楼”,现存圆雕与石胎泥塑八十五身,也是七龛主尊七身,同样建于北周,后经唐、宋、明、清历代重修。

还有更多的洞窟,并不对外开放,进入某些特窟需要额外收很高的费用,所以一般也没什么人愿意进去。能看到的窟数量有限,这也是不少人认为麦积山石窟略逊色于其它三大石窟的原因。

坐车回到中心广场,然后又去了几个天水市内的景点。第一个是后街清真寺,我原本并不知道有这个地方,是在去玉泉观的路上碰巧路过的。这座建于明朝的清真寺,在文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存石碑五座,历史价值最高者是“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是四百多年前的东西。

第二个地方,是城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观,此观因有该处有一眼玉泉而得名。玉泉观始建于唐代,宋末时被毁,后来元、明、清三代扩建重修。玉泉观各殿门前都挂有“游人免进”的牌子,挺是无语。倒是山下有个茶座,不少市民在此喝茶。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玉泉观位于城北,若现在去城南的南郭寺恐怕不够时间。于是,我决定先去李广墓,而将南郭寺留到第二天上午。

汉代将军李广,生于天水,李广墓位于文山山麓。此墓是李广的衣冠冢,葬宝剑衣物,墓碑上镌刻的“汉将军李广之墓”七个大字是蒋公手迹。

回中心广场的路上,见到了一幢高大宏伟的建筑,天主堂。

次日准备去兰州,火车是下午两点多,上午还有时间去位于天水城南慧音山上的南郭寺。南郭寺里有所谓三绝,一是杜少陵祠和二妙轩碑;二是历尽沧桑的春秋古柏和唐代古槐;三是清澈见底甘甜味美的北流泉水。

杜甫当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曾在天水居住了三个半月,写下了一百一十七首诗,这些诗被称为陇右诗。南郭寺里的杜少陵祠和二妙轩碑,就是为了纪念杜甫而建。

千年古柏和百年槐树,纠缠在一起。

兰州

兰州——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城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当时的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还有后来开通的兰新高铁交汇于此。所以,无论我怎么走,只要是往西前行,兰州都是必经之地。

到兰州的时候,已经快天黑了。我迅速找好住宿的地方,顾不得吃晚饭,就扛着三脚架去兰州的黄河大桥——中山桥附近拍了些照片。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天气不好,去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正合适。

甘肃省博的镇馆之宝,是被作为了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这件东汉青铜器,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

这张照片后来投稿给了《穷游锦囊》,成为了兰州的封面。

这块出土自嘉峪关的魏晋“驿使图”画像砖,则被定为国家邮电事业的标志。

齐家文化,蚕纹双联陶罐。

唐,三彩胡人牵马俑。

天梯山石窟的唐代彩色供养菩萨像。

后秦,鎏金华盖铜佛像。

仰韶文化,人头形彩陶器口。

甘肃省博还展出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合水县板桥乡发现的黄河古象化石。

还有在兰州海石湾发现的马门溪龙化石。

在兰州的这些天,我去了步行街附近的张掖路甜食店、伊华甜食店,城隍庙旁边的马建烤肉店,通渭路的马三洋芋片,大众巷的马子禄牛肉面、杜记甜食和金城第一炒,木塔巷的圆圆家砂锅和尕媳妇酿皮等等。不过,因为那时候我压根儿不懂怎么拍美食,照片都太渣,所以就不发出来了,也不知道这些店现在还在不在?

兰州的樱桃很便宜,只要几块钱一斤。白樱桃比较甜,红樱桃比较酸。我各买了半斤,当做饭后果。

西关什字是整个兰州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之一,往西走,可以见到一个很大的清真寺——兰州西关清真大寺。然后再往北走,经过白云观,就到了黄河边。

在黄河岸边,可以看到中山桥与河对岸的白塔山。

沿着黄河边走,到了兰州水车园,园内有一个巨型双轮水车,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黄河母亲像,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母亲”和“男婴”,分别象征了黄河和华夏子孙。

回到中山桥,跨过黄河走到北岸的白塔山。下面在桥面拍的那张,是我从桥的北端回望南端拍摄的。

白塔山的前山正在维修,只开放了山顶的白塔,要从后山上去。现在山顶可以眺望兰州城,这时天放晴了,能见度比此前好了很多。

白塔山顶有一白塔,建造年代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是元朝,也有专家认为是明朝。在白塔山上,我偶遇了和我一样来自广州的Ben哥,聊了几句话挺投机。Ben哥说,他准备和他的一个朋友,来自山东日照的伟哥往敦煌走,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敦煌。

按我的原计划是没打算去敦煌的,不过,我在考虑了一分钟后,决定将黄河石林的行程往后推,这几天先跟Ben哥他们一起去敦煌。事不宜迟,我们从白塔山下来后,立马去火车站买了次日去敦煌的火车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