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宁夏中卫的美丽与神秘

每天陪你酒话连篇的

大罗言酒

全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说起中卫,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它位于宁夏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被誉为“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中卫历史悠久,据记载,春秋时羌戎杂居,明代时朱元璋屯田边,设军事建置“中卫”,逐成地名,沿用至今。

中卫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境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闻名遐迩的大麦地岩画,沙坡头等都出自这里。

中卫饮食以面食为主,中卫的漩粉凉菜、硬面干烙子都是面食类的特色小吃。中卫当地有特产鸽子鱼,自然而然,清蒸鸽子鱼成了一道不可错过的当地美食。同时,中卫的奶产品以及羊肉也十分出名。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特点鲜明的美食。

煎猪脏

煎猪脏为鲜猪血拌糯米久蒸而成。吃时将它切成片状,和卤猪首肉用平底锅煎制。米色红润光泽,脂肪渗入米内,肥瘦量灵活,满足众多顾客的口味。饭菜一盘即刻煎成,随煎随吃,热气腾腾,是最简单的肉食快餐。猪脏入口肥而不腻,细细咀嚼,余味不尽,可以下酒,也可以带回家里,吃时自煎。

锅盔

在海原有一种特色食品名叫锅盔,很受人们的欢迎。成品锅盔外表黄白相间,内瓤起层,入口细嚼,又酥又脆,甘美香甜,久存不坏,便于外出携带。

滚粉泡芋头

中卫的芋头(土豆),个大,沙甜。先将芋头蒸熟,捏烂去皮。放入碗内,再把粉芡搅成糊状,配上各种佐料和时令鲜菜,烧成滚而鲜的粉糊浇在上面。吃起来酸辣滚烫,风味别致,物美价廉。

羊杂碎水面

中卫入冬后,有趁膘宰杀的习惯。这时羊杂碎多,价格便宜,但洗涤加工较繁杂,因此有专门的作坊,在街面上摆摊出售。这是冬季味美可口的早餐,边吃边佐以土酿黄酒,既能耐饱,又增体热。其特点是汤清肉烂而无腥味,汤内加萝卜片,肥而不腻,吃时可以泡馍,也可掺入面。

浑酒小炒肉

浑酒是用黄酒糟再次过滤而成(充分利用米酒营养素)。小炒肉用羊肉丁、萝卜丁、粉条等烩制。吃时将浑酒、小炒肉佐以辣油,冬季还可加酸菜丁,葱花煮开,再下入水饺。汤饺、米酒和鲜羊肉味混为一体,风味别致,既充饥耐饱,又驱寒取暖。

扒驼掌

驼掌,即驼蹄,和熊掌一样都是珍贵的美味。早在汉代就有“驼蹄羹”,并成为历代宫廷名菜。明《本草纲目》载:“家驼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食。”在宁夏和甘肃地区都喜食用驼蹄。扒驼掌用驼掌和鸡、鸭蒸、烧而成。成菜色泽深红,驼掌软烂筋糯,鲜味浓厚。

中宁蒿籽面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的丫头会擀面,擀的面薄扇扇,切的面细线线,下到锅里嘟噜噜转,舀到碗里一根线……”这是流传于宁夏中宁县的一首民歌,歌中描述的就是被列入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宁蒿籽面。

蒿籽面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了,曾广泛流传于宁夏中卫、中宁一带。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蒿面子、精盐和香油等,面粉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草籽研磨成的粉,和面的水中加一点当地发酵面粉时使用的碱精粉,将面和好后反复醒揉多次,擀成直径一米左右的极薄的面张,待煮面时按折扇式叠好,用刀切得细如粉丝一般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将豆腐、黄花菜等多种蔬菜切丁制作出的汤菜调入面碗里即可食用,口感爽滑劲道,汤料香气扑鼻。

中卫的美食还有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最后,来说说中卫高庙,因为这里确实是当地很有意思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中卫高庙,据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年),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高庙,在仅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筑有多间重楼叠阁。整个建筑群分两部分,前低后高,层层叠起,形如凤凰展翅。前院为保安寺及其山门,上为南天门大雄宝殿、中楼,最上层是五岳庙、玉皇阁、圣母宫,有木梯与中楼通。主体两翼分别是钟鼓楼、文楼、武楼等陪殿。南北向中轴线上,建筑物层层紧扣,步步增高,左右对称,上下呼应,亭廊相连,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翘,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造型别致的屋顶,构成一座气势雄伟、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庙大雄宝殿和砖牌坊下面,还建有地狱(这是中国四大鬼城之一),塑有各种怪兽和鬼神,以忠、孝、廉、正的故事以警示世人。游人迈步在高庙的建筑群内,正如进入迷宫一般,高庙独特的建筑构思,实在不愧为是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