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沙坡头旅游服务中心景观设计,不止马踏

马踏飞燕区设计表现

提炼地域文化元素,以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主题雕塑首先呈现在旅游者的视觉景观中,雕塑基座以长城和地球为基础元素制成沙雕,马踏飞燕则以黄铜铸造,浑然大气,游客可在此停留拍照,表示将进入一个具有地域特的服务中心,增强游客对景区环境的联想。主入口处被景观草坪围合的入口主题浮雕墙展现中卫悠久的丝路文化情节,红石米铺装的黄河红石带增添旅游服务中心的景观色彩,渲染气氛,为游客提供摄影、留念的功能性场所。景观大草坪以丰富广场景观层次,满足游客踏足休憩的心理需求,并提高了景观视野的开阔性。

丝路驼铃区设计表现

丝路驼铃区意在创造一个空间,具有参与体验性,由沙漠喷泉、虹桥、丝路驼铃、岩画记忆、休闲茶座、黄河湿地等景观元素为这一分区提供一个可以在这里奔跑玩耍、聚集、娱乐的景观功能场所。金属黄铜色骆驼雕塑,形成群组置于这一分区,形态各异,其驼型分为双驼峰与单驼峰两种,形态分为单只和两只对视,单只形态依据骆驼生活习性模仿设计,形象逼真,增加景观环境与游客的互动性。将骆驼脚印镶嵌在湖岸边,内置故事和名言,部分植入草被,再将岁月雕琢过的贺兰山石材置于其间,用来描写“鸣沙驼队”的故事,增添空间的趣味性。汀步点缀于湖面,贺兰山岩画拓在汀步之上,分为青春、情侣、心情、考古、励志、旅行、梦幻等不同版面,自由地横跨湖面,游客可以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主题,创造出一个清新、流畅的景观环境,与湖面明净、开阔的空间交相辉映。

汉城遗风区设计表现

汉城遗风区以展现中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军垦文化为主,以中卫境内的古长城为载体,运用长城图景以历史画卷的形式在沙雕城墙上再现中卫历史变迁中的金戈铁马、战争事件、商旅文化、建筑艺术、民俗文物和社会生活画面等内容,描绘中卫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建筑、文学、美学、民俗等文化内涵。而长城序记则描述中卫古代政治、经济和所处的军事地位,并说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沿路设置的诗词坐凳等休息设施,刻画上边塞诗词,为游客展现出边塞文化的力量。

旱地寻露区设计表现

这一分区设计从局部演绎中卫历史文化的片段和发展变化,以此来完善游客对沙坡头旅游服务中心沙漠文化景观的整体印象和品质。将沙生植物作为寻露区主景植物点缀,微地形围合形成半开敞空间活动区,砖红色透水地坪铺贴的寻露小径是视线的通道,对此种植区设计进行几何形状分割,形成漫步体验的游览空间,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方向性。在微地形的景观设计上,以景墙的形式表现历史文化内涵,刻画抵御匈奴的历史画面,营造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形成地域文化景观。

白马拉缰区设计表现

尊重地方生态环境,采用收放有序的景观设计手法,利用场地地形,通过对乡土植物及引进植物的色彩和外形的调和与对比,形成平缓的地域性景观环境,柔化入口边界。以白马拉缰主题雕塑讲述古代中卫人民修建水渠的震撼精神和美丽传说,入口铺装材料选用当地特色的透水铺装材料,将服务中心生态自然的既视感予以延展,加深游客对中卫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象,形成解说、教育及观赏于一体的半开敞空间。

环岛皮筏区设计表现

环岛皮筏区柔美舒展的曲线表达了黄河的曲径通幽,置于河流中的小岛在铺装色彩上采用了大漠色彩主色调,与场地铺装色彩形成对比和变化,与设计主题相互呼应。其环岛周围绿化植物的种植设计,形成了开敞与半开敞空间,增加区域私密性和美化空间,也增添了视觉通透的景观效果。遮荫廊架作为休息服务设施,选用具有生态性的原木材料设计出外向通透、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体现自然生态的设计原则。河流中流动的羊皮筏子,意在构成游客对景区文化特色的联想及吸引,增加了商业街区的景观气氛,吸引游客在服务中心的停留时间,显现景区丰富的旅游活动形式。

绿洲水车区设计表现

这一分区保留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元素--水车,以增加浪漫主义色彩,让这一分区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水池周围种植观赏类植物,如银杏、西府海棠、大叶黄杨以及红叶小檗等植物。将灌木作为主要景观植物,地被植物为次,乔木植物作为点缀,营造安静宜人的休闲活动区,让游客在一定视点内能够看见主要组景小品,加强区域统一性。通过地面铺装色彩、微地形的设计丰富区域主题环境,统一有序,维持游客的视觉趣味,吸引游客来此乘凉、休憩、娱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085.html